磅礴乌蒙,中国凉都,这里是改革发展的主战场。
在改革发展的铿锵步履中,凉都反腐倡廉的声音同样激越。
在凉都反腐败的最前沿,他手持“利剑”,向腐败宣战,是反腐倡廉的“尖兵”;他刚正不阿,铁面无私,是腐败分子的“克星”;他秉公执纪,不徇私情,堪称党纪国法的忠诚卫士。
18年来,他凭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始终坚守在反腐倡廉第一线,先后查办违法违纪案件100余起,其中大案要案60余起,涉及县处级干部40余人,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000万元。
他曾被评为“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个人”、“六盘水市纪检监察先进个人”、“六盘水市先进工作者”。他就是六盘水市纪委常委周晓波,一位“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期纪检监察干部。
刚正不阿,剑胆铸忠魂
身高1米76的周晓波,身材瘦削,温文尔雅,却是铁骨铮铮的办案高手。
“做党的忠诚卫士,是我的梦想和信念。”1996年,周晓波从贵州大学法律系本科毕业后,分配到六盘水市纪委工作,从此和纪检监察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虽是纪检监察战线的“新兵”,勤学习、爱动脑、肯钻研、求创新的周晓波,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工作日益得心应手。
从事纪检监察工作,他给自己约定“三要”:严惩腐败要“敢”碰硬,查办案件要“重”事实,秉公执纪要“舍”私情。
1998年,周晓波接触办案,他一开始牵头办案,就打了一系列“漂亮仗”。
2004年,他主办“3·31”钟山区川心小康城建设系列窝案,28名干部被查处,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241万元。
打铁还需本身硬,为做好纪检监察工作,周晓波知道要勤学勤“取经”。
他有空就自学办案书籍,积累读书笔记,撰写办案论文;挂包里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时刻记录着查案的疑难症结、经验教训。总结的“反腐经”,也成为他办案的“宝贝”。
通过不断学习积累,周晓波成为单位的“活字典”,被誉为办案能手,同事提起什么案件,他都能一一道来。他提出的“案件主办人责任制”,受到省纪委高度肯定。他带领的团队,成为来之能战、战之能攻、攻之能胜的办案铁军。
查案是“技术活”,案件查办中,许多当事人订立攻守同盟,销毁帐目,制造假证,难辨真伪,可谓困难重重。
2013年12月,在查处市规划局原局长王诗煌案件时,王诗煌在交待受贿事实后突然翻供,整个办案陷入困境,办案人员士气受到严重打击。
找不到突破口,案件查办进入了“死胡同”,一度陷入“山穷水尽”的状态。周晓波闻讯,采取讲政策形势、摆事实道理、谈友情亲情等方式,亲自与被调查人开展面对面的交心谈心,被调查人深深被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工作态度感动和折服,主动认识了错误、说清了问题。案件才又“柳暗花明”,最终查实了王诗煌受贿20余万元。
“查案遇‘坎’,要敢于攻坚,再难的案件也有突破口。”一些“零口供”案件,被周晓波和同事抽丝剥茧“啃”了下来。
很多案件线索稍不留意就会溜走,但周晓波练就了独特“绝活”,蛛丝马迹难逃他的“法眼”。
2014年,周晓波在主办查处水城县交通局局长陈幼学受贿案时,通过深挖细查,最后查实其受贿金额达697万元,成为了六盘水建市以来金额最高的受贿案。
初战告捷,周晓波根据线索顺藤摸瓜,全市交通运输系统违法违纪系列案件浮出水面,从市到县,一大批违纪违法人员纷纷落网。截至目前,全市交通运输系统的窝串案涉案金额达2129万元,已移送司法机关15人。
上要案,办大案,查难案,是周晓波的重头戏。
翻开周晓波的查案成绩单:
2002年,参与查办市卷烟厂巨额国有资产流失窝案,涉案金额5000多万元。
2003年,参与查办外籍考生弄虚作假到六盘水市参加高考窝案,涉案违纪人员38人。
2011年,他主办了市文体局原党组书记金之栋受贿案,水城县原副县长陈依良、钟山区原副区长丁昭进受贿案等案件。
2012年,查处市中心城区“两违”建筑背后行贿受贿、滥用职权的腐败窝案,涉案金额150万元。
2013年,带领查处了3起重大煤矿事故中国家公职人员失职渎职案。
2014年,查处了水城县原副县长罗忠国、红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杨九生等大案要案,收缴违纪资金1093万元。
大案、要案、难案、知名案,周晓波成为了办案“尖刀兵”、查案“突击手”。因办案经验丰富,他多次被省纪委抽调办案。
查看周晓波近年来的办案记录,其足迹遍布省内外。
周晓波既“谋划”又“上阵”,既“挂帅”又“出征”。周晓波经常和办案人员走村串寨,翻山越岭,摸排线索,查找案源……
在调查某案件时,涉案人员因风声紧到外地暂避,他亲自赶到贵阳,经数天搜寻查找,最终将人带回六盘水调查。
勤办案、善办案、能办案,办案“行家里手”周晓波,用可喜的成绩铭刻自己对纪检监察工作的忠诚。
铁腕执纪,热血扬正气
反腐是持久战,查案是攻坚战。
“纪检监察干部要敢亮正义之剑,向腐败宣战。”周晓波对腐败分子疾恶如仇,敢于查处,严防“灯下黑”。
煤炭被誉为黑色“乌金”,也容易滋生“黑色腐败”。
2011年,省纪委办理盘县涉煤领域腐败窝案时,需要从六盘水抽调人员参与。因涉及盘县原县委书记刘剑等人,领导怕有同志回避矛盾不愿参与,没想当抽到周晓波时,他毫不犹豫:“绝对服从安排”。
省纪委领导安排周晓波主办该案,这无异于捅了“马蜂窝”。办案期间,省级层面说情,市级领导招呼,各种利诱、威胁、恐吓接踵而至。
周晓波顶住压力,不低头,不退缩,最后查实刘剑涉嫌受贿130余万元,一举端掉这个窝案。
他负责查处的案件,涉案人员有职有权,“明枪暗箭”防不胜防。但周晓波凛然不惧:“不论是谁,只要触犯党纪国法,就要一查到底!”
纪检监察干部就要为党清理蛀虫,为民谋福祉,有案不查,纪委岂不成了“稻草人”,成了吓唬人的摆设?怎对得起“忠诚卫士”称号?
同事们说,周晓波不徇私情,不畏权贵,敢于“亮剑”,敢于“碰硬”、敢啃“骨头”。
查案是得罪人的傻事。在调查六盘水月照机场贪污受贿案时,牵涉到多名领导。经过连续调查,依法查处了副总经理申浩、总工程师余洪川等违纪干部,收缴违纪资金180余万元。
有人劝说,“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何必大动干戈,与人为难!”周晓波说:“查处腐败分子,是我职责所在,也是人心所向。”
当前,惠民政策密集出台,民生领域案件多发。
“不能让腐败分子蚕食群众‘蛋糕’”。他先后查办了盘县教育系统腐败窝案、县区农机购置补贴腐败案等民生领域案件,一些蚕食群众利益的“蛀虫”受到惩处,干部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他执纪为民,经常访贫问苦,为群众排忧解难。
办案中,周晓波多次对办案人员说,“我们要把案件查实、查深、查透,有问题我来承担。”
周晓波指挥办理案件,要办成铁案,让案件不能“翻身”。
公生明,廉生威,无私铸就无畏的“剑”。敢于查案的周晓波,成了“铁面包公”!
“己不正,焉能正人!”问周晓波为何敢碰硬、敢反腐时,他说:“行得正,坐得直,自然敢查处”。
无私奉献,担当奏凯歌
纪检监察工作是“带着镣铐跳舞”。在情与纪的天平上,周晓波总把砝码压在纪的一边。
纪检办案之难,最难在过人情关。查案时,总有人来打探案情,送钱送物,请“多多关照”。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周晓波深知:“亲情可以违,法纪不能违;官帽可以丢,法纪不能丢”。亲朋好友总说他油盐不进,不通人情。
2010年,在调查人民路水城段建设工程问题时,一老板欲送其10万元,请他“多多关照”,被周晓波断然拒绝。
2012年,在查处市经信系统腐败窝案时,其中一涉案人员是周晓波同窗,且交情甚笃。但周晓波没有拿友情作交易,最终该人员被判刑15年。
多次有人把鼓囊的“红包”往周晓波面前一放,想“意思意思”,但都被周晓波婉言谢绝。逢年过节,他干脆把门一锁,避不见人。
周晓波吹好廉洁“枕边风”,一次查案期间,某老板未经周晓波同意,辗转查找到其妻子电话,多次打电话说“是周常委朋友,带几瓶酒给他喝喝”。周晓波知道后严厉地对妻子说:“别理这样的谎言,以后不管谁送钱送礼,一律回绝。”
顶住“说情风”,打破“关系网”。他给同事订下规矩:“人情口子坚决不开,党纪国法不容讲人情。”
无私无怨,清廉做事。同事们说,周常委办起案来,简直是“拼命三郎”,是没日没夜旋转的“陀螺”!
沙发当床,泡面当饭。为办案,他经常同办案人员同吃同住,每天睡眠只有三四小时,甚至是通宵达旦,整夜没合眼。
婚假、春节、年休都献给工作。同事们清楚地记得,13年前的2002年10月17日,是周晓波新婚大喜日子。可刚过3天,他就被抽到省纪委办案,这一办,就是半年。
2007年,他在办理盘县原副县长杜安全案时,妻子独自回家途中,被拦路抢劫的歹徒砍杀了5刀,后被路人送往医院急救。正在办案的周晓波获知消息,安排好办案点的工作,才赶到医院看望。在医院仅守护妻子一晚,第二天又投入到办案中。
2014年除夕,新年钟声响起,在火树银花、万家团圆之夜,周晓波却在办案点默默度过,为涉案人员准备的饺子成了他的年夜饭。他在办案点坚守50多天,直到办案结束。
亲人责怪他不该拼命,他脱口就说:“办案像打仗,同志们都在冲锋陷阵,我怎么能休息!”
周晓波说,纪检监察工作要坐得住板凳,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受得住艰苦。
从工作人员到监察室副主任、主任,到纪委常委,周晓波职位在变,但忠诚、责任和担当没变。
他分管案件查办,案件查办屡创新高。2014年1至12月,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立案393件503人,结案376件,党政纪处分467人,查处县处级干部21人,查处并移送司法机关118人。其中结案数、党政纪处分人数、查处并移送司法机关人数增幅均为全省第一。
办案满是“含金量”,对家人却未能“尽其量”。
全身心投入工作,无法对老人尽孝,对妻子尽义,对孩子尽责,与家人聚少离多,说起对家庭的愧疚,让腐败分子丧胆的硬汉周晓波,不禁潸然泪下。
正是这份愧疚之情,让我们看到了周晓波的满腔正气、无私无畏、执着坚韧,表达了他对纪检监察事业的赤胆忠心!(记者 田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