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教育 > 历史镜鉴
史海钩沉|新场龙桥烈士陵园

图为新场龙桥烈士陵园人民英雄纪念碑

  为纪念1950年4月攻打上官窗子洞剿灭安克庚匪帮而牺牲的解放军官兵,修建了新场龙桥烈士陵园,陵园建筑面积达7740平方米。

  1950年4月3日,匪师长李成举被解放军146团追歼逃跑时,给盘踞窗子洞的安克庚留下一个排的兵力和大批枪支弹药以对抗解放军,加之146团为全力追歼李成举部,追过窗子洞时,打了几枪后又继续向前追击。对此,安克庚更有恃无恐,决心顽抗到底。他派上官乡乡长安兆飞把上官、下官、拦龙底一带的百姓全部赶走,烧毁拦龙底全部房屋,推到所有土墙,清除威胁窗子洞的屏障。又派营长安定和安兆飞、大管家张炳云、大队长及李成举的一个排兵力,分别把守窗子洞的三个洞、大小朝门、“仰天窝”边的粮仓及“马脑壳”之间凸出来的腰岩。形成了上下左右交叉火力网,其余匪兵来往接应,妄图阻击解放军的进攻。

  195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兵团第十五军四十五师奉中央军委命令,协同兄弟部队五兵团在贵州剿匪。解放军从毕节方向以一天一夜强行军一百八十多华里的速度,于4月27日傍晚到达上官,占据了安克庚的六层石雕,捉住了里面的几个乡丁,了解了安匪的大体情况后,便封锁了各条交通要道。

  经过实地侦查后,李尚文政委把指挥所设在高家梁子上,卫生队设在上官石碉内,派一营从拦龙桥的大岩石顺窗子岩顶到上官碉边布防,形成半个包围圈,二营、三营则负责在拦龙底坝子挖战壕作正面进攻。

  部队趁黑夜在窗子洞对面的齐家坡头点起灯笼火把喊安克庚投降,一边朝窗子洞放枪,引诱窗子洞火力。安克庚认为解放军进攻了,便命令洞内的匪兵抬高枪口朝拦龙底后的山上拼命射击,待安匪的枪响后,解放军便停止了射击,待安匪的枪声一停,解放军又打起来,就在打打停停的夜间,解放军在窗子洞对面的拦龙底坝子里挖了一条长500米长的战壕。对洞口进行封锁。从28至30日打打停停相持3天后,解放军决定消灭安匪,解放上官地区的人民,于是指挥长李尚文政委于5月1日下发了向安匪进攻的命令。

  解放军用六O炮轰小朝门,摧毁一些外围工事及部分围墙,打垮了“仰天窝”边的粮仓后,发射燃烧弹将粮仓烧掉,5月2日,在重机枪、六O炮的掩护下,5名解放军战士从“马脑壳”前20米高的悬崖吊下,占领“马脑壳”的匪机枪阵地。135团3营10连用炸药包炸开小朝门,之后从小朝门、“马脑壳”攻上窗子岩,打进窗子洞,歼灭匪军一个主力营400余人,缴获弹药1600余箱,轻重机枪7挺,六O炮3门,长短枪400余支,活捉了匪首安克庚、保安团长吴绍培及匪众300多人。

  1959年,根据剧作家史超、汪德荣写的西南剿匪剧本,拍摄《云雾山中》电影片时,均选窗子洞外景作片头场景,最后再现战斗场景是从洞顶吊人往下攻打的场面。贵州省军区美术创作组还创作了气势磅礴的大型木刻“大破天险窗子洞”在全国展出。

  这次战斗,部队九大队排长张光乾、十一大队班长张护林、殷殿玺、丁彩和、赵挺,副班长杨光保、战士祝永法七位烈士原安葬于上官村。1976年,国家拨专款新修陵园,原新场区公所组织群众将七位烈士迁葬于该陵园内。

  1995年12月新场龙桥烈士陵园列为六枝特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1月被列为六盘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六枝特区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