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撂荒地种出来的辣椒,今年预计亩产鲜椒1000斤、产量20万斤、产值40万元……”近日,六枝特区牛场乡纪委到该乡兴隆村五乐组监督检查回头看时,村支部书记周靖高兴地说。
年初,该乡纪委到兴隆村开展粮食安全监督检查时,这里还是一片“撂荒地”。
“在大力开展撂荒耕地整治的大背景下,这片近200亩的耕地,为什么没有种植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被闲置变为了荒地?”带着疑问,该乡纪委人员找到兴隆村党支部书记了解情况。
原来,这片土地是我们兴隆村五乐组的,之前种植大户从老百姓手里流转,用于发展农业产业的,后来因经营不善,以失败告终。因付不起老百姓的土地流转费,便将这片土地还给了老百姓。
“既然土地到了老百姓手上,村里面为什么不动员老百姓种植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多少还有点收入,一直闲置岂不是浪费?”乡纪委工作人员追问到。
“我们也动员过,但我们村五乐组大多数年轻劳动力都在外务工,在家的都是年龄大的,出不了劳力,种不了这么多土地,所以就造成了这片土地闲置撂荒。”兴隆村支书叹气。
了解到这个情况,乡纪委便带着村委一行找到了乡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咨询发展产业的相关知识,力求找到一个合适本地的种植模式和项目。
通过实地查看,并借鉴其他村好的经验,最终,乡农业服务中心提出建议由村级合作社来牵头,动员老百姓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发展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牛场辣椒种植。听到这个好的想法,兴隆村党支部书记便召集村支两委和老百姓坐在一起商量,最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说干就干,兴隆村以村级合作社牵头,从老百姓手中流转土地,选准辣椒种子,积极争取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技术指导,带动周边的老百姓一起干。
近期,该乡纪委工作人员到兴隆村五乐组监督检查回头看时,村支部书记带着乡纪委的同志到地里看种植情况,一排排绿油油的辣椒苗整齐排列在地里,长势十分喜人,便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我们现在就在家门口务工,每天有100元左右的收入,挣到钱的同时还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方便多了。”正在地里干活的村民陈大姐高兴地对乡纪委人员说着。
据了解,兴隆村辣椒基地已累计使用务工人员1300人次,发放务工工资13万元。
经过这次监督检查,不仅督促解决土地撂荒的问题,还为兴隆村的老百姓找到了一条发展的道路。如今老百姓在自己的土地上干活,还能有土地流转费和务工费,老百姓的腰包也鼓起来了,兴隆村的“兴隆之路”也越走越宽了。
(六枝特区纪委监委)